“您就放心吧。”這是杜雄春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三峽人一直愛說的話。
  杜雄春2001年初來到三峽工地,現在是三峽電廠運行部副主任,運行四值“全國青年文明號”原號長。
  三峽工程下游荊江大堤北岸的洪湖邊是杜雄春的家鄉。每年6月長江進入主汛期,杜雄春總會接到許多鄉親的電話,詢問最多的就是:三峽大壩泄洪了沒?今年長江來水大不大?會不會影響到下游防汛安全?老鄉們害怕地里的莊稼像1998年那樣被一場大洪水泡了。
  杜雄春總是肯定地告訴老鄉們:“別擔心!三峽大壩是經過科學論證、設計施工的,即便遇到比1998年還要大的洪峰,大壩攔洪錯峰也可以確保下游安全。”
  “這幾年,老鄉們問得越來越少,大壩已經是一個安心工程了。”杜雄春說,“正因如此,我們更不能辜負大家的信任。”
  他說出了三峽人的心聲。三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曹廣晶說:“三峽已經成為一個標誌、一種象徵。它代表著青年擔負的使命、責任與擔當,它彰顯著胸懷、氣魄與力量,它昭示著品格、境界與理想。”
  27歲的李楊是個“海歸”,2011年從法國回到祖國,在上海一家投行從事跨國併購工作。工作忙碌而疲憊,一種失落感揮之不去,直覺告訴她:青春短暫,要活出意義。
  最終,聽從了內心的召喚,李楊選擇回到家鄉,成為中國三峽集團的一員。在她看來,三峽集團肩負的社會責任遠高於經濟責任,這賦予三峽集團員工更高的使命感。
  在大壩邊工作了一年多,李楊感覺踏實而平靜。“人生無處不併購,在跨國併購交易中,把天南海北兩個企業優化整合在一起,形成1+1>2的最佳組合;而在個人人生歷程中,把一段段獨特經歷優化整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值得回味的豐富人生。”李揚說。
  運行四值副值班員陳喻娟,來自重慶市璧山縣。25歲的她沒有經歷過洪水,但在工作中漸漸生出了為三峽驕傲自豪的感情。
  由於運行倒班工作的緣故,陳喻娟很少回家,對家人的思念經常通過電話傳遞。一天,母親問:“咱們老家能用上你們發的電嗎?”當知道三峽的電可以直通重慶,母親高興得合不攏嘴。
  一次春節,陳喻娟在前方堅守崗位。電話中,母親興奮地告訴她:“我們一大家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他們都問我,你女兒過除夕為什麼不回家?我告訴他們,因為我女兒在三峽工作,我們用的電都是那兒發出來的。”這時,母親自豪地對親戚說:“就因為她除夕不能回家,現在眼前這個電視機才有電,我們才可以看春節聯歡晚會,如果她回家了,你們看看,外邊這些街道都會沒電的!”
  母親在電話那頭哈哈笑著,陳喻娟的心裡暖暖的,原來自己的工作讓母親如此驕傲和幸福。陳喻娟說:“突然感覺到自己能在這裡為千家萬戶做出貢獻,是一種沉甸甸的驕傲。作為一個年輕人,我想這就是人生的價值吧。”
  每年有半年時間,水生生物學博士薑偉都要和他的團隊在野外風餐露宿,惡劣的天氣是“家常便飯”。剛30歲出頭,他看上去卻顯得有些“老氣”。有次他帶著小兒子去游樂園游玩,卻被人當成了爺孫倆。
  說到這裡,薑偉不好意思地搖搖頭。
  常年穿整套登山衣的薑偉,閑下來的時候會習慣性地按揉膝蓋,“常年在江上做檢測,我和同事都得上了風濕病”。
  他所在的中華鱘研究所致力於中華鱘及長江其它珍稀特有水生生物研究與保護、魚類物種保護科技創新、科普教育等國家公益事業,是國內專業研究保護中華鱘及長江中上游珍稀特有魚類的中堅力量。“三峽集團努力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貢獻。我也有責任為三峽集團實現‘長江不老’,為長江魚類及生態保護工作發揮自己的力量。責任重大,是我前行的動力。”
  “就像我們社會責任報告中提到的——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我們用心珍視自然、呵護環境,每一年公司都大力增加環保資金投入,積極採用新型技術和工藝,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建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努力建設綠色工程。”薑偉說。
  現在,三峽集團公司成立了青年志願者協會。中央企業團工委副書記趙玉坤對志願者致力保護生態文明的精神給予充分肯定,並希望該協會凝聚、號召、發動三峽集團青年人為環保事業貢獻才智。  (原標題:三峽青年:不辜負大家的信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vjfvjws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